特朗普访华:倒计时与博弈
特朗普在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会晤期间,于白宫向记者亲口证实了其未来访华的可能性,此举打破了数月来的外交模糊,也标志着他首次以总统身份正面确认这一意愿。他特别强调中美关系“良好”,贸易进展顺利,甚至公开表示“不介意菲律宾与中国友好相处”。然而,这看似主动的姿态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复杂的国内外因素与潜在风险。
悬而未决的访问时机:
特朗普的访华计划面临着两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其一,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确认出席,若特朗普亦出席,将形成中美俄三国元首“同框”的历史性时刻,其象征意义远超一般的国事访问;其二,10月底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届时若特朗普顺道访华,则可降低“刻意安排”的舆论压力,更符合中方外交习惯。然而,若错过这两个时间点,2025年之前访华的可能性将大幅降低。特朗普本人也暗示时间紧迫,称行程“稍微有点远,但不会太远”。
展开剩余74%国内压力与战略利益的驱动:
特朗普急切访华的背后,是多重国内因素与战略利益的驱动。首先,中美贸易谈判正处于关键时刻:第三轮高层贸易谈判定于7月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8月12日是双方关税休战的截止日期。若未达成延期协议,美国将恢复对中国商品加征115%的惩罚性关税。其次,美国对稀土等战略资源的依赖度极高,而中国占据全球精炼产能的80%,并已出台《稀土管理条例》强化出口管控。因此,特朗普计划率领英伟达CEO黄仁勋、苹果CEO库克等科技巨头访华,目标直指稀土和芯片技术合作。此外,先前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危机为由对华加征关税,但美国吸毒死亡人数不降反升至2023年的7.6万,迫使他近期改口称“中国帮了大忙”,此举被广泛解读为为换取谈判筹码而软化立场。
对华强硬政策与外交姿态的矛盾:
尽管特朗普公开示好,美国政府却同步推进多项对华打压政策,这无疑增加了访华计划的不确定性。例如,对台军售加速,美军已向台湾交付第二批42辆M1A2T主战坦克;学术交流受阻,美国政府施压7所大学终止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合作,影响超过1万名中国留学生;农业投资受限,《全国农业安全计划》禁止中国投资者购买美国农田,并威胁收回已持有的27万英亩土地;科技收购受阻,美国叫停中国随锐集团收购美国丘比特公司;能源领域施压,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宣称“不许中国购买伊朗、俄罗斯石油”,试图将能源问题与贸易谈判捆绑。
中方谨慎回应与核心诉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对特朗普访华传闻的回应十分谨慎,仅强调“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并表示“暂无具体信息可提供”。这一表态被解读为“开了一道门缝”,但未给出明确承诺。此前,王毅外长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谈时,已明确划出红线:中美关系必须基于既有的协议,反对任何讹诈行为,并要求美方承诺“不支持台独”并停止“以台制华”。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务院官网至今未恢复“不支持台独”的官方表述。
特朗普的策略与面临的挑战:
特朗普选择在美菲会晤时释放访华信号,意图“一箭双雕”:一方面敲打菲律宾,另一方面试探中方底线。这种借第三方场合喊话的方式,既能展现“主动姿态”,又能保留外交回旋余地。然而,中方未立即回应邀请,凸显对其诚意的谨慎评估。
特朗普访华计划面临三大主要障碍:台湾问题僵局(若特朗普访华前未就“反对台独”明确表态,会晤可能流于形式);国内鹰派掣肘(以国务卿鲁比奥为首的强硬派仍在推动对华制裁,与特朗普的缓和姿态相冲突);特朗普自身的反复性(其在签署《芬太尼法案》前后对华态度的转变,暴露了其政策摇摆的风险)。
最终,特朗普能否访华,取决于他能否为获得“中方邀请函”付出足够的实质性筹码。当前唯一确定的是,他迫切需要这次访问,无论是为了稀土、关税延期,还是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外交舞台。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仍悬而未决。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博牛配资-按天十倍配资-专业配资炒股网-期货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