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思炀)7月24日,新京报记者获悉,在重庆市、江南大学、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三方战略合作深入推进下,重庆麦制品、蔬菜优势产业集群及预制菜(预制化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2024重点技术成果应用推广说明会近期在渝举办。重庆特色蔬果加工、国科江大未来健康肉制品创新加工等5个中试基地/中心完成现场签约,江南大学参与研发的系列重庆食农加工产业领域重点技术成果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总师向品居指出,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当前,重庆市正在实施“33618”战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潜力。在江南大学研发团队和相关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核心区县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一批卓有成效、可推广应用的技术成果。
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红介绍,2023年-2024年,江南大学研发团队累计派出300余人次赴重庆市及38个区县,开展入企调研70余次。团队聚焦麦制品、蔬菜优势产业集群及预制菜(预制化食品)产业,与55家重庆市重点食品企业展开合作,针对具有“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普遍共性”和“老大难”特征的突出问题实施重点科技攻关,助力重庆市众多带农富农作用强、研发力量薄弱、生产规模小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实现高质量创新转型,前瞻性探索轻盈成长新路径。由此形成的重点技术成果现已进入转化应用阶段,预期成效显著。例如,重庆市一家腐乳酿造公司应用“改进腐乳后发酵不成型关键技术”和“解决腐乳后发酵装瓶胀气关键技术”后,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不到一年时间已取得了超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展开剩余49%现场,重庆特色蔬果加工中试基地、重庆小面生态创制加工中试基地、国科江大未来健康肉制品创新加工中试中心、重庆未来健康调味品中试中心和重庆科-产-储-链-销一体化食农数智加工示范基地等五个具有全覆盖、代表性特征的中试基地/中心完成签约。这标志着重庆麦制品、蔬菜优势产业集群及预制菜(预制化食品)产业的相关科技攻关工作,正式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
主题报告环节,上海技术交易所创新研究院院长宋延军表示,作为我国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上海技术交易所承担着重要的创新成果技术转化示范服务功能。2023年以来,上海技术交易所与江南大学深度合作,探索技术成果市场化转化模式,共同开发了全国首个面向跨区域市场化运作的技术成果托管服务平台及配套的“淘技术”小程序。该平台已于2025年5月上线试运行,将全力支持重庆乃至全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市场化交易。
江南大学研发团队代表展示了其开发的全国首个面向大众化、专业化、国际化食品标签快捷检测的“食放心”AI小程序。用户通过该小程序可拍照识别食品标签,并在线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AI咨询等,使食安信息获取更加便捷。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会议不仅是落实重庆市、中国民贸与江南大学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力举措,更是助推食农加工领域前沿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的关键环节。这将促使多项关键技术真正实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科技助力重庆市食农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发布于:北京市博牛配资-按天十倍配资-专业配资炒股网-期货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