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袁崇焕被以“谋逆大罪”押解至北京菜市口,遭遇了极为残忍的凌迟处决。刽子手一刀一刀割下他的肉块,整整割了3543刀,直到袁崇焕的肉体几乎被切割殆尽。然而,即便经历了如此极刑,袁崇焕依然未立即死去,史书记载他在死前仍未停止发出痛苦的叫声,直至半日之后,他才彻底气绝身亡。
临终时,袁崇焕最后一次望向紫禁城,接着又看向那些站在人群中怒骂他的百姓。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深深叹息,轻声吟诵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他的叹息不仅表达了自己悲愤的心情,也隐约流露出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这一刻,曾经被崇祯帝寄予厚望的袁崇焕,终于走向了死亡,而崇祯帝曾经将他视为国之柱石,甚至有着与他共同捍卫大明江山的宏图伟业。但为什么,短短几年内,崇祯竟然会对袁崇焕生出如此深刻的怨恨,以至于采取了凌迟这种极为残酷的手段来结束他的生命呢?
袁崇焕出生于万历十二年,年轻时并未预料到自己会成为边疆的守卫者,甚至未曾想过有朝一日会掌握大权。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进京面圣的那一刻。天启元年,38岁的袁崇焕作为福建邵武的知县,随其他知县赴京参加大计。当时后金的努尔哈赤正在攻占辽东,而袁崇焕凭借过人的眼光和深厚的军事素养,在朝会上侃侃而谈,对边关形势及如何应对敌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吸引了天启帝朱由校的注意。
展开剩余80%经过一番深入交谈,天启帝意识到,袁崇焕不仅熟知边防局势,而且对布防、用兵等方面的策略也了然于心。这一切让天启帝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信任,认为此人正是他需要的边疆将才。尽管当时明朝并非没有合适的边关将领,例如熊廷弼等人,但因为熊廷弼的罪名,天启帝急需一个能够解决辽东困局的人,而袁崇焕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
袁崇焕虽年近四十,但他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在朝堂上,他豪言:“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指山海关)!”这句话的自信与雄心,令天启帝颇为欣赏。天启帝立刻决定任命他为大明朝的边关将领。
这时,袁崇焕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在1622年,他在宁远镇守时,面临兵力不足、孤立无援的极端困境,依然以万余兵力击败了努尔哈赤的大军。此战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宁远之战”,标志着明军首次在与后金的正面交锋中取得胜利。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明朝上下士气,使得民众和军队重新树立起战胜后金的信心。
这场胜利震动了京师,人民欢欣鼓舞,甚至连天启帝也感到异常激动,称这是七八年来的“大快人心”。凭借此战,袁崇焕一战成名,成为了明朝边防的英雄人物。
然而,随着努尔哈赤的去世,后金的继位者皇太极欲为父报仇,再度发动攻击,袁崇焕凭借宁锦防线再度力挫敌军。皇太极原本计划诱使明军出城展开野战,但袁崇焕未曾上当,反而利用红衣大炮和火枪等先进武器猛击敌军,使得后金遭受重大损失。
在宁远城下,后金的损失惨重,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受重伤,皇太极的大帐也被炸毁,若非皇太极幸运不在帐中,历史可能会因此改变。最终,皇太极不得不退兵,而宁锦之战的胜利则被誉为“延大明国祚十年”。这两场胜利,使得袁崇焕声名大噪,士气空前高涨,成为当时大明朝最耀眼的军事人物。
然而,随着崇祯皇帝的即位,袁崇焕的命运却急转直下。崇祯即位之初,依然对袁崇焕保持高度信任,并在接见袁崇焕后表示,他对袁崇焕的军事能力充满信心,曾说:“何难灭虏!”在袁崇焕的建议下,崇祯决心继续支持他,给予了袁崇焕极大的军事资源和物资支持,甚至承诺“若卿五年灭奴,朕不吝封侯之赏”。
但正当袁崇焕自信满满准备全力以赴时,命运的转折点也悄然出现。袁崇焕擅自杀死平辽总兵毛文龙的消息传入京城,震惊了崇祯帝。虽然袁崇焕为此事辩解,但崇祯心中积压的疑虑已经无法消除。此时,袁崇焕的权力和声望也逐渐引起朝廷内外的不安。
更为致命的是,尽管袁崇焕在辽东屡次胜利,但随着后金大军的接近,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开始动摇。当后金军队突破山海关,逼近京城时,袁崇焕依然向崇祯保证防线稳固。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皇太极的军队几乎攻至京城城下。这一巨大失误让崇祯痛心不已,之前对袁崇焕的信任瞬间崩塌。
从希望到失望,再到愤怒,崇祯对袁崇焕的态度急剧变化。他的心情变得愈加激烈,最终,他决定以凌迟来报复袁崇焕,这不仅是对袁崇焕失望的绝望,更是极度愤怒的体现。
袁崇焕死后,京城百姓在菜市口见到他的尸体,纷纷涌向现场怒骂不止。更有甚者,他们以一钱银子购买袁崇焕被割下的肉块,一边吃一边继续辱骂。这一幕,令人唏嘘不已。与此同时,袁崇焕的家人也遭遇了悲惨命运,他的妻子黄氏投江自尽,其他家人被流放,家破人亡。
然而,袁崇焕的头颅却在处刑当晚神秘失踪。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仍未能找到头颅的下落,直到乾隆年间,真相才浮出水面。原来,袁崇焕的部下佘明德,因感念他生前的忠诚,在夜色掩护下冒死将其头颅取下,悄悄埋葬在自家后院,誓言一生守护。
佘家人世世代代守护袁崇焕的遗骨,直到清朝乾隆四十七年,这一秘密才被揭开。乾隆皇帝为袁崇焕昭雪,并特意重修其墓地。佘家人数百年的忠诚得到了应有的认可。而今天,袁崇焕的墓地依然存在,见证着一个家族的忠义与承诺,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发布于:天津市博牛配资-按天十倍配资-专业配资炒股网-期货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